首页 > 论文范文 > 审计论文

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分析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 337人 

  【摘要】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论文在论述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现实中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面临的困难,综合阐述容错机制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最后提出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构建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改革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大胆探索,摸索前进。随着改革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需要更多具有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精神的领导干部投入国家发展大业。因此,为保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需要对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合理容错,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增强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信心,为真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2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是强化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也被赋予了新使命。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既要合乎民心民意,又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提供的政策策略,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2019年中共北京市委审计委员办公室、北京市审计局出台《关于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指导意见(试行)》,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指导,准确、合理界定审计发现问题,推动建立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服务和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个区分开来”是党和国家针对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研判基础上提出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只有充分增强“三个区分开来”的意识,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正确分析判断审计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保证审计在推动重大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审计机关要正确把握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论述,适应审计工作新常态,践行审计监督新理念,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3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容错的政策要求,制定容错机制相关的意见或办法,探索构建容错机制,但在实践中还是面临困境。一是容错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虽为建立容错机制明确方向,但缺少更高效力等级的法律法规,地方相关规定也限于地方行政立法层面,有关容错法律法规效力层级不高,法律体系不完善。二是容错范围的界定不明确。合理确定容错范围和标准是审计容错机制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部分地方对于容错范围及标准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细化,导致实践中容错认定实际操作过分依赖认定人员主观性,容易导致容错机制适用过程中出现偏差。三是容错意识不强、容错氛围不浓。十八大以来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增强,但也有部分群众对于犯错的领导干部持苛求态度,不能宽容和理解。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对容错机制认识不足,存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懒政心理。四是容错与追责协调不够。容错与追责体现的是对干部进行管理宽与严、保护与惩治的两个方面,能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审计容错机制作用发挥,实践中二者协调性不够、界限把握不清,影响审计容错机制的目标实现。

  4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旨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能动性,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实际工作中,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策理解能力,更新审计观念,准确领会“三个区分开来”的本质要义,深入分析审计发现问题,明确容错纠错免责机制的适用情形,严格认定标准,严把认定程序,加强结果运用,提升审计公信力,把为那些不惧困难、勇于创新的干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加强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着力点。①全面公正,实事求是。把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对象整体情况联系起来,充分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动机、后果等各种因素,坚持用历史的、全面的、客观的标准认真鉴别,综合分析,客观评价,合理确责,客观公正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②规范程序,依法审计。对需要给予容错免责的审计事项,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正确分析问题性质,依法合规取证,严格按照审计机关规范的审计程序和认定标准,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③容纠结合,注重整改。坚持容错与审计监督相统一,容错免责与审计问责相统一,保护与惩治双管齐下。对认定的容错问题要监督领导干部改正问题、认真整改,并建立完善相应制度机制,保证审计监督力度,确保审计监督效能。在推进审计容错机制建设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作为根本原则和基本遵循,具体来说从分析主观动机、行为目的、法律规定、决策程序、行为后果几方面确定是否适用容错。一是主观动机是客观过失还是主观故意,是为出于公心还是谋求私利。二是行为目的是不是为了改革创新。构建审计容错机制的目的在于保护那些在推进深化改革、实施创新工作中因为奋勇直前、大胆履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干部,一般不适用于常规性工作。三是是否违背法律和政策规定,是在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时积极实施还是法律和政策明确禁止后仍然置若罔闻任意而为。四是否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容错机制不是要保护乱作为的干部,重大决策部署需要经过风险评估、科学论证、集体研究和民主决策。五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5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的基本路径

  5.1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意识。在审计工作中要以“三个区分开来”为基本遵循,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完善容错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意识教育,打造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宽容失败、允许失误的工作氛围,强化容错机制的法律指引和制度保障,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干部容错机制稳步发展。5.2推进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鼓励支持广大领导干部积极投身改革创新事业,同时,要求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重大改革创新事项,在决策前应进行充分的全过程风险评估、合理进行科学论证、集体民主表决等决策程序,以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在相应决策实施完成后,对决策的实施成效、影响程度等进行审计评价,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5.3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问题性质、领导干部主观动机、研判决策过程等,客观全面公正地作出评价。为保证容错机制得到合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落到实处,需要审计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专业能力。通过开展定期培训、不同审计机关之间先进经验交流、专项业务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审计容错判断能力。5.4探索建立审计容错长效机制。经济责任审计容错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容错机制的制度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审计容错法律法规顶层设计,对容错机制的原则、容错范围、认定标准等根本性条款作出规定;另一方面,要做好容错机制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容错机制的操作流程、实施方式等具体问题。强化从操作层面推进规范化建设,将容错要求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将容错机制与审计重点工作相结合,将其嵌入审计全过程,不断推动审计容错机制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谭九生,胡伟强.实施容错免责机制的法治意蕴及其建构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8(06):92-98.

  【2】万庄.关于完善干部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几点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86-89.

  【3】丰存斌.建立容错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08):20-23.

  作者:李琦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审计处

返回审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索上一篇: 区块链技术在计量行业的应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