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数学论文

小学生数学综合思维能力研究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661人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学习习惯,塑造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不断加强数学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逐步提升。随着孩子们开始逐步接触系统知识、对知识不断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逐步发展。学习促使能力提高,能力推动学习深入,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推动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始注重课堂效率、寻找并营造最适宜的课堂氛围,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笛卡尔曾说过“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他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由此可见,数学学习是何等重要。就其培养目标而言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与思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学习习惯,塑造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随着孩子们开始逐步接触系统知识、对知识不断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逐步发展。学习促使能力提高,能力推动学习深入,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推动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始注重课堂效率、寻找并营造最适宜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探求数学真谛的渴望。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系统性的学习数学,带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可塑性,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形成以数字、图形及其相关内容为主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特点,加以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保持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1]。

  一、几种数学课堂教学不足的扭转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当下提倡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课堂活动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还不够成熟,对学习的认知不够,数学思维更是不甚了解,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还不能对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时常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否则,将会严重阻碍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丰富教学手段,扭转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

  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虽有所变化,但仍过于单一,没有根本上的突破性进展。大部分的课堂上,教师仍是以“一言堂”的方式“满堂灌”,孩子们听讲、抄笔记、被动地接受。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欢新奇事物、对于充满趣味性的事物充满热情,且活泼好动,难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安静下来沉入思考,而数学的学习偏理论化、抽象化,大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比较缺少趣味性,那么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迎合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旦孩子们觉得课程无聊、枯燥,就会逐渐失去对该课程的主动性,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由此,我们要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教学手段,让课堂尽量保持生动形象,保持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甚至激发孩子们对于数学课堂的渴望情绪[2]。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弥补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应用实践环节的短板

  “谁会在买菜的时候列一个方程式?”一句玩笑话引起不少学生的共鸣,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认识到数学的生活化,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这一环节是有所缺失的。数学本身确实具有逻辑严密、陈述严谨的特点,但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理解承受范围,加入了一定量的图画,融入了非常贴近生活的实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故课堂之上,我们可采用创设情境等方式,带领孩子们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们逐渐明白:数学是人们早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而且随处可见、随处可用,逐步提高孩子们的建模能力。

  (三)大力提倡分层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削弱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当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呼吁将分数的位置后移一些,将重心放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上,可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并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仍采用“学习,复习”的固定循环模式。孩子们把“会做题”作为自己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标准,这就导致学生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良好的发展。数学思维的锻炼,需要思考、探讨、拓展,而绝非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学习风格”、性格差异,让孩子们能够与人分享、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最终达到彻底理解消化、生成个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几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几何问题逐渐成为大部分学生的“绊脚石”,识图难、画图难,导致问题理解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空间思维能力的缺失。作为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的数学课堂应发挥自身作用,让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芽、茁壮成长。“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空间想象,是基于对于空间认知的合理拓展构想。日常对于形状的积累是空间状态想象的基础。一般对于空间状态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数学教具,通过构造描述的几何图形,将抽象描述具体化、由简入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几何认知、丰富基本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小学阶段,孩子们由于识字量相当有限,审题能力存留于基础阶段。编排教材时,编纂团队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将课本上大多数的例题以及练习题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或作为文字题干的重要补充,故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画图、传授经验,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学生会形成正确的图形处理思路,逐渐能够独立分析图、理解图、明白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并逐渐形成画图能力。总而言之,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围绕学生展开引导和启发,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的审题能力[3]。

  (二)整合与化简能力

  相信不少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对于“马虎、答非所问”等问题头痛不已,深入分析,其实就是小学生信息整合与化简能力的缺失。如何培养孩子们这种能力呢?首先就是培养孩子们重视题干、注重读题的思想。不少孩子习惯于“提笔就写”,对于题干的理解往往并不到位,导致“答非所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低年级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孩子们多读题、细读题,从逐字再到逐句,慢慢想、慢慢做,先保质再保量。其次是培养孩子们勾画、圈点、提取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讲解习题,并不是只讲解如何解题,还要告诉学生们,在题干中哪些信息是我们解题的关键,哪些是易错点,要告诉学生们这样的地方要勾画出来,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

  (三)数学建模能力

  百度百科对数学建模如此解释:“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就是我们想要培养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所授内容融入生活,如让孩子们估计课桌的长、宽、高,就是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回答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边形,如“黑板是长方形”,就是基本图形教学过程中值得运用的手段。建模能力需要孩子们主动探究、积极发现、交流合作,教师需要充当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逐渐渗透,逐步培养孩子们数学建模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促进孩子们均衡成长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综合思维能力生成并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课堂活动,使用教具等实物,运用小组等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授人以渔”,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思维方式、方法与经验,力争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充分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整合化简、建立模型等多种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具备数学思想,并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以数学观点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兰衍局.基于教材整合学科拓展思维提升素养——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类拓展课程学习素材研发原则[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3-5+94.

  [2]赵礼国.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J].中华少年,2019(14):111.

  [3]田甜.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小学),2016(11):157.

  作者:赵欢 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金山学校

返回数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上一篇: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分析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