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数学论文

中学数学导入课课型教学策略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195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现如今的时代发展需求,中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导入课的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释了现阶段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到课堂效率的一些因素,进一步提出中学数学导入课课型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中学数学教学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中学数学;导入课;课型研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导入课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和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使用导入课型能节约工作量,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利用导入课的优势,来进一步完善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一、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单一,欠缺灵活性

  部分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什么创新意识,只按照数学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再加上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严谨,逻辑十分严密的学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不高,教师没有利用其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逃避学习,也不愿意动脑进行思考,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够高。此外,教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任务重,学生缺少消化时间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数学教师为了尽快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有没有吸收,有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这就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无法利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就会对今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观念落后,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校并没有贯彻这一教学观念,部分数学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没能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学生一直都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导致学生没有太高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挖掘,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数学导入课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科学提问导入法

  中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设置科学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联系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到“二次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具体图形,总结二次函数图形的特征,教师将二次函数的图形比作抛物线,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觉得二次函数有着怎样的特征?二次函数表达式中的系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又有哪些关系?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科学合理的设问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沉浸在数学课堂的魅力中,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设问导入法

  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师相比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教学压力要大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需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学数学教师只顾着讲解知识,学生忙于记自己的笔记,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和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之所以无法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低,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什么话语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在导学课运用中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所以,中学的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改变,将问题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预先进行预习,对在预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组成小组进行探讨,并向数学教师提问。比如,在教学到“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先预习三角函数的知识,学生在预习时就对正弦函数、正切函数以及余弦函数的图像比较感兴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讨,这样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突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对于中学数学知识来说,知识和知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学方法,可以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数学教师需要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找出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比较快地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中。比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到“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这一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展示一组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让学生将题目做出来,并说出做题的方法,之后将这组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乘号换成除号,然后再问学生这是什么算式,学生纷纷回答这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师接着让学生使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式试着去计算一下即将要学的知识,学生纷纷动起手来,通过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新的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这一问题。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的知识,也很容易地学完了新的知识,知识和知识之间进行了贯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有了一个很好的把握。

  (四)创设情境导入法

  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本中的实际内容,创设一个和问题相关的情境,之后引入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中学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比如,在教师教学到“代数式”这一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红用b元买了a支铅笔,那么每支铅笔为多少元?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始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学科的融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中学教师在教学有关函数的知识点时,可以创设极具趣味性的语数融合教学情境,教师引出情境“咱们班的学生都很会使用成语,那么你们可以例举出描绘事物上升或者下降趋势的成语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纷纷回答:每况愈下、蒸蒸日上等成语。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之中,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五)联系生活导入法

  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从某些角度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学数学有很多知识都有着它的现实意义,是生活问题的总结。数学教师在平时的导学课中就可以使用联系生活导入法,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到“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平时吃饭的碗是什么形状的?自行车的车轮又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圆形的。”教师这时又追着提问:“能把车轮制作成其他的形状吗?比如说三角形、方形,这样的车轮可以使用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继续问:“要是不可以的话,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得更加热烈了。这种联系生活的导学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拓展,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合理利用不同的导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顾湜.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基本类型[J].中外交流,2019(1):391.

  [2]董平.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应用[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9):142—143.

  [3]刘礼荣.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课题导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27.

  [4]张芳芳.中学数学课导入的类型初探[J].中外交流,2016(30):189.

  [5]夷国良.多元导入,构建趣味型数学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6(26):88.

  作者:谢卫军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返回数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上一篇: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探索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