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计算习惯。本文基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分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力。因此,要重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率,能让学生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检测。
在做题时,不少同学可能会因为粗心而导致计算失误,出现了不必要的失分。这说明小学生的数学思想体系并没有得到完善,在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基础知识,如乘法口诀、进位加法等不够熟悉,而且个别同学在完成作业和考试时,仅仅只注重习题完成的速度,却忽略了完成的质量。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思考方式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学生进行日常计算时,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学生的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导致练习题错误率较高。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计算训练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练习中,教师应让学生先认真审题,对题目中出现的数字和题目要求都有了解,最好是将题目中的关键点用笔进行勾画,然后再让学生提起笔进行计算。教师还应要求班级学生认真读数,并在计算时对上一步的计算结果进行核算,避免学生出现数字或符号错误的问题。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们养成先思考再动笔的习惯,让学生在计算时,先在自己的大脑中厘清该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完成题目需要的公式,再进行计算,保证计算题的正确率。接下来,教师应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优秀习惯,让学生在试卷上答题时认真书写,字迹不能过于凌乱和潦草。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做完题目时进行反复检查和验算。在检查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答案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和书写等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核查。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师应重视数学计算理论的讲解过程。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对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两者的关系进行区分。因为,数学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进行指导。学生在对理论知识有较高程度的掌握后,可以有效提升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基础,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更加轻松,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三年级“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上一课时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认真仔细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具体数学知识点,并对这三种时间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在上课时,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并根据其对这一知识点反馈的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布置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点进行解答,并要求学生将具体的步骤和思路在练习本上书写出来,在即将下课时上交。通过这样的办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解题方法以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在下节课上课时对学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消除其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并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并在这一个过程中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荣建强
返回数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