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而高中作为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其培养效果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极为重要的影响.据此,本文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高中学校、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关联,但由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都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也不想去学习,最终影响数学教学效果与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因此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改革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今核心素养培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人士关注和重视.由于我国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一直以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策略,再辅以“题海战术”对学生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诸多课程内容进行深化理解及补充.但在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虽然能够对各种考试应对自如,但却不能够对自身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严重的甚至会在传统教学策略枯燥乏味的缺点影响下,出现厌学、不学习问题[1].而所谓的核心素养,则是包括但不限于灵活应对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够最终帮助学生充分适应如今时代变化、时代需求的关键能力以及必备的品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来说,高中数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自身学习到的各种知识点灵活运用于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学好数学,不仅要求高中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还要求其有极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由于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实际特点,只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爱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可以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强化,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根本依据.而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则是在综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为最大限度地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高中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养,若是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前提,完成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而为实际课堂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根本依据.不过在进行实际教学目标设置前,教师要依据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分别设置课程性的教学目标、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学期性的教学目标以及总体性的教学目标,再将教学目标分别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结合,提高教学目标中培养核心素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前,要充分考虑到如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高中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再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良,进一步强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效果.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信息技术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该种方法已经逐步应用到我国的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而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也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爱好特点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以这些内容为基础,从互联网上发掘出更多的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教学资源,从而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补充;其次在课前、课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到的教学资源制作出大量只蕴含着单一课程内容的、充满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完成自主预习和复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前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理解,还能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2];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自身所寻找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并在“微课”视频的帮助下,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例如,函数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大多数学生公认的学习难点.甚至很多学生会因为函数,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借用微课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做好有效的预习.首先,在正式开展教学任务之前,教师可以筛选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将其以结构完整的形式体现在微课中,并将微课上传到学生班级群内.其次,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通过微课了解函数的基本信息,奠定学习基础.学生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不理解或者认为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并做好标记.如此一来,在正式教学时,学生便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既不会产生过高的学习压力,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整堂课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可借由微课技术整合课堂资源,要求学生以复习的方式重新观看微课,并根据自己的课堂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微课进度,保证复习效率,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与综合学习质量.二是联系实际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高中数学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关联,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现更加直观和立体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增加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够通过二维平面的方式对立体几何内容进行表述,但由于学生们的空间联想能力的不同,很多学生都无法依据教师所讲述的立体几何形状和特点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模型,从而影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实际教学效果.若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进行有机关联,那么教师在描述立体几何形状的时候,学生将会第一时间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形状相近的物体相关联,从而学生能够即时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几何图形.长此以往,教师利用这种方法教学便可以实现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联想能力等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地体现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下,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为能够充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会对学生采取僵化培养的方法,这极为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进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对于人才创新性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甚至很多企业已将创新性已经作为了人才应聘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地培养:(1)多途径思考:对于很多高中数学题目来说,其实际解题思路都不唯一,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些不同的解题思路大胆地说出来与其他学生研究分析,产生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强化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2)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解决思路,将问题转变为研究结果,思考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够达成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将可以有效改善如今学生思维严重固化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养成打破固有思维、从多角度甚至对立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最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同时,由于数学知识的难度相对较高,单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很难透彻理解知识点,所以教师便可引入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的共同发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为例.在课堂任务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确保组间学生的能力能够达到均衡状态.划分好小组后,教师可提出与向量共线条件相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让学生们在相互探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小组活动结束后,组间学生可在彼此交流相互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促使其自身核心素养以及合作意识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
评价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造成直接的影响,但却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查漏补缺,提升高中数学的实际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成绩、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等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为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对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还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评,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从而正视自身的缺点,加以改正;发挥自身的优点,不骄不躁,并且学生还能够通过不间断的自评养成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将高中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然后定出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教学目标,其次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增加趣味性,再次利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和补充,采用学生自评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最后结合多方面措施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孝斌,吕传汉.论数学教育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5):74-79.
[2]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作者:白亚兰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二中
返回数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