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奥沙拉秦,双歧杆菌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l]。目前治疗本病疗效不佳,副作用多且易复发。笔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住院患者32例,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全部患者均有连续黏液便、脓血便或反复发作性脓血便,日大便次数为4~10次;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有不同程度性水肿、糜烂及溃疡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给患者服用给予奥沙拉秦钠胶囊(天津力生制药公司)0.5-lg,2次/d,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治疗8周。同时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金双歧片),每次2粒,每日三次。
1.2.2疗效判定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07年济南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3]。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32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双歧杆菌联合奥沙拉秦治疗,8周后完全缓解1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效果满意。
3 讨论
3.1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 溃疡性结肠炎常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尽管对于自身免疫性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但其共同点是都涉及免疫系统问题。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体液免疫有关,体液免疫则是通过免疫球蛋白分子(Ig)实现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变态反应,并参与黏膜内局部免疫复合物的形成,IgA具有抗菌、抗毒素、抗病毒作用,血中IgA、IgG、IgM水平的测定对于了解UC病变的进展状况有一定意义。正是因为UC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也非常复杂,反应在治疗方面,单纯使用一种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在某些证候、某些环节上发挥作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上说,其疗效及预后仍是差强人意。
3.2奥沙拉嗪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原理 奥沙拉嗪钠由2个分子水杨酸经偶氮键相连而成,口服后极少被吸收入血,并且在到达结肠前不分解,在结肠部位被细菌裂解后成为二分子5-ASA而发挥作用,且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其腹泻的发生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腔水分泌和促进食物在肠腔内运动的作用有关。奥沙拉嗪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及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肠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减轻肠黏膜水肿,发挥抗炎作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但是,有研究表明在常规药物治疗过程的患者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而肠球菌明显增加,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
3.3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制剂的优越性 微生态调节剂“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是双歧杆菌单一菌株的活菌制剂,该菌以活菌形式进入肠道后能迅速定植于肠黏膜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形成生物屏障,从而阻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定植与入侵能直接抑制或抵抗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真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能在肠内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如B族维生素(Bl、B2、B6、B12、尼克酸和叶酸)、维生素Kl等,并使肠道酸化,有利于二价铁、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补充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还能增加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及清除自由基降低血中过氧化脂质延缓细胞的衰老等。配合双歧杆菌(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的患者肠粘膜的修复明显加快,且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胡智,彭天书.补中益气汤加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J].光明中医,2008,10;23(10):1490—1492.
[2]李瑛.溃疡性结肠炎837例结肠镜特点及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6):605-6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