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务贞,卫世杰,袁旭江,索绪斌,李苑新,吴燕红,朱盛山
【摘要】 目的分析茵陈和牛至中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其异同。方法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中的规定,提取茵陈和牛至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检测。 结果 茵陈和牛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双环倍半萜类成分。该两类成分在茵陈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31.31%、68.69%;在牛至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69.31%、20.25%。其中单萜类成分中两者共有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7.89%、44.46%;双环倍半萜类成分中两者共有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1.07%、14.0%。结论 茵陈和牛至的挥发油中含有一些相同成分,但含量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茵陈;牛至;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单萜类成分;双环倍半萜类成分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stituents in volatile oil from 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ae and origanum vulgare l..methods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appendix and analyzed by s most of the compound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wo herbs were monoterpenoids and bicyclic sesquiterpenoids:respectively 31.31% and 68.69% in 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ae,69.31% and 20.25% in origanum vulgare l..the contents of mutual monoterpenoids were 17.89%,44.46%,and the contents of bicyclic sesquiterpenoids in common were 21.07%,14.0% sion some main compounds exist in the volatile oil of both herba ariae and origanum vulgare l.,which varied in quantitis.
key words: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ae; origanum vulgare l.; volatile oil; gc-ms; monoterpenoids; bicyclic sesquiterpenoids
茵陈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ae 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常用中药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1]。牛至又名土茵陈,为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是民间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化湿功效,主治中暑、感冒、急性肠炎等,尤其是对痢疾、肠炎引起的腹泻具有较好疗效[2]。牛至与茵陈均含有挥发油,而挥发油类化合物多具有祛痰、止咳、促进发汗、抗菌、开窍、扩张血管和抗癌等生物活性[3]。据研究报道,茵陈挥发油在试管内能抑制或杀灭引起皮肤病的某些真菌,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4];牛至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对31种常见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有萄球的抑菌作用最强[5]。虽然挥发油成分在茵陈与牛至中均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但关于茵陈中挥发油的利用未见进一步研究报道,近年来对牛至的应用也多见于动物药,人类用药的研究也未见报道。故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者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其挥发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仪器与试药
6890n/gc-5973/ms气质联用仪(agilent公司);茵陈、牛至药材均购自广州市药材公司(批号:20081209、20090316),经广东药学院朱盛山教授鉴定分别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kit.的干燥地上部分和唇形科牛至属植物origanum vulgare l.的全草;实验试剂均为化学纯。
2方法与结果
2.1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p-5色谱柱(5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he(99.999%);总流量为20.4 ml·min-1;分流比为1∶20.4;流量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 μl。升温程序:初温60 ℃以0.8 ℃·min-1升至80 ℃,再以1.2 ℃·min-1升至150 ℃。
2.2质谱条件
离子源为ei源;电子能量为70 ev;传输线温度为200 ℃;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极杆温度为150 ℃;质量扫描范围33~900 m/z。检索谱库为nist02.l.。
2.3供试液的制备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项下甲法操作[1]提取挥发油。提取液冷却后,分取提取管中挥发油。精密吸取挥发油0.1 ml置2 ml容量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定容,加无水na2so4脱水过夜,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备用。
2.4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按“2.1”、“2.2”项下条件,分别对茵陈、牛至挥发油进行测试,供试品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2。经计算机标准质谱库检索,茵陈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色谱峰,其中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相对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24种,占总出峰面积的86.99%;牛至挥发油中鉴定出45个色谱峰,其中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相对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13种,占总出峰面积的83.47%,见表1。[psa6241;s*7/8〗图1茵陈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3分析与讨论
由表1可见,茵陈和牛至挥发油成分均主要为单萜类和双环倍半萜类成分:茵陈挥发油中24个主要成分占总出峰面积86.99%,其中6个单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31.31%;18个双环倍半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68.69%。牛至挥发油13个主要成分占总出峰面积90.92%,其中7个单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69.31%,6个双环倍半萜类成分出峰面积占主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的20.25%。
茵陈和牛至挥发油单萜类成分中有6个相同成分:1-甲基-4-[1-甲基乙基]苯、甲基水杨酸、2-甲氧基-4-甲基-1-[1-甲基乙基]-苯、1-甲氧基-4-甲基-2-[1-甲基乙基]苯、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这6种相同成分占茵陈挥发油中总出峰面积的27.24%,在牛至挥发油中占总出峰面积的61.87%。其中香荆芥酚、百里香酚是2种药材挥发油单萜类成分中出峰面积最高的,两者总量在茵陈中为17.89%,在牛至中高达4446%。
茵陈和牛至挥发油双环倍半萜类中有3种相同成分:石竹烯、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素,3种成分在2种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21.07%、14.0%。由本试验可知,2种药材挥发油中相同成分种类较多,但在挥发油中含量不同,其在组方、单方中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3,附录63.
[2]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68.
[3]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第二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262.
[4] 魏建华,刘学敏.茵陈的现代药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8):744.
[5] 朱斌,程向炜,刘迎新,等.牛至油化学成成分、药理活性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7,30(8):1038-104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