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尿液常规分析的临床意义(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56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分析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尿液常规检测前、中、后三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不论是在尿液常规检测分析前、检测中和检测后都应该加强规范操作,避免可能问题的发生,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做好尿液分析的全程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临床应用和研究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分析;质量控制;临床应用

对患者进行尿液分析是当今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检测尿液过程中,影响尿液常规分析质量的因素很多,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可能在试验前、试验中出现,也可能出现于试验后,因此,对尿液的检测分析要做好全程质量控制[1]。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9 867份尿液检测标本中,不合格72例。其中门诊患者6 213例中不合格43例,住院患者2 465中不合格标本例18例,健康体检者1 189例中不合格标本11例。详见表1。


表1 72例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例)

原因

门诊患者

健康体检者

住院患者

合计

标本量不足

3

5

5

13

标本污染

17

2

2

21

采集时间不当

7

0

1

8

容器不合格

9

1

1

11

标记错误

6

2

4

12

放置时间过长

1

1

5

7

合计

43

11

18

72


2 质量控制方法
2.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尿液常规检验前要进行标本采集、开化验单、运送等程序,经手人员多,是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临床操作质量控制措施:检验部门在接收到待检测标本时,不应该急于检测,应先就尿液的质量进行初步分析,并与临床医护人员交流,以确保标本符合基本要求,并告知被检测者留取标本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初步分析没有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标本应建立退回进行再次采集。
2.2 尿液检测中的质量控制:虽然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应用提高了尿液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其使用方法和过程,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偏差。
2.2.1 尿液质控液的选择:试验人员在进行尿液分析时,首先要选择尿液质控液,而尿液质控液的质量控制是检测结果得以准确的重要保证,尿液质控液的化学稳定性都要符合相关要求。在现在的自动化尿液分析仪器市场中,配备仪器的厂家以及试剂生产厂家大多数都可以提供配套的质控液,即使如此,不同的质控液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所以仍需要不断摸索、探讨。临床上对同一检测者尽量使用一种质控液,以消除系统误差带来的结果偏差。在多次检测结果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应更换质控液进行检测[2]。
2.2.2 按标准维护尿液分析仪:负责检测尿液标本的工作人员要对尿液分析仪进行保养。首先,尿液分析仪器要安装在干燥、通风、洁净的位置,而且要远离热源。每天在正常工作前,对仪器进行常规的检测,在使用正常和异常两种质控物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刚可以开始正常工作,否则不能检测尿液标本,每天工作结束时关闭仪器后,要对仪器进行清洁[3]。
2.2.3 检测方法:试验分析:将300份尿样,置常温下1 h后共1份混浊,2 h后共2份混浊,3 h后共297份变混浊,因此,尿样采集后,应在120 min内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目前的尿样检测分析中常用尿干化学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取消显微镜的检查,因为标准的尿沉渣检测是确保尿液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特别对泌尿外科和肾科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或者检测后发现尿液标本异常都必须进行显微镜检查。
2.2.4 操作人员要求:专项仪器操作人员也要不断进行培训再学习,以适应新仪器的技术操作要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技术水平,尽快了解并掌握新仪器设备的各项操作原理,会进行仪器参数的校正,并对检测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等也需要有比较深人的了解,严格掌握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标准,认真工作,不急不躁,做好每一份标本的检测工作,对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注意并避免,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汇报并尽快解决。
2.2.5 被采集者及其护理人员注意事项:在采集标本前,有条件的情况下被采集者应清洁尿道口,确定其清洁,或者进行中段采尿,尽可能的减小检测偏差。研究证明,男性的精液和前列腺液会使检测尿蛋白呈假阳性,而女性经血会使检测的红细胞和潜血呈假阳性,采集尿液前被采集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大量运动出汗,不要吃高蛋白物质,这些因素会导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使尿液pH值下降;而吃过多的蔬菜和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品,会使尿液pH值增高,呈碱性。
2.3 标本检测后的质量保证:审查核对检测结果:一般对检测结果的审核都是比较单一,只是审核结果,而忽略了被检测者的其他信息,如性别、病史、是否符合临床情况等。如果出现异常结果,应该进行多人检测,即使多人分析后确定其异常,也要进行二次检测,以确保检测分析结果可靠。对进行二次检测的结果要加以注明,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3 结果
在以上要求条件下对不合格标本进行重新检测后,结果均符合要求,因此,不论是在尿液常规检测分析前、检测中和检测后都应该加强规范操作,避免可能问题的发生,影响检测结果。
4 讨论
尿液常规分析检验时任何问题的发生都会影响其检测的准确性,为使检测准确,尽可能的减小检测结果的偏差,需要注意检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规范操作,做好尿液检测分析过程的每一步质量控制。
5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马骏龙,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41.
[2] 胡红霞,孟庆芹,赵 倩.尿液分析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J].管理与教育,2009,22(1):113.
[3] 肖向东.尿液常规分析的全面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21.
[收稿日期:2012-06-20 编校:苏建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诊断(动脉瘤栓塞术中血管闭塞)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