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脊柱结核;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脊柱结核可引起骨质破坏,脊柱畸形,甚至截瘫。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8月采用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1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1],本文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8月采用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100例,采用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根据x线片、ct、b型超声提示选择破坏重、脓肿大的一侧进入。颈椎采用平卧位横切口,经颈动脉鞘内侧间隙入路达椎体前方; 胸椎采用肋横突切除入路或经胸入路;均从严重侧入口[2]。腰椎结核双侧椎旁腰大肌脓肿均明显行双侧倒八字切口,完成暴露后,先完全吸进脓液,清除干酪样组织、肉芽、死骨、变性坏死的组织、破坏的椎体及椎间盘,完成椎管减亚。在牵引或撑开下将植骨块嵌打入骨槽内,选用前路钛板、钛棒固定[3]。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本病主要特点是病程较长;患者出现体弱、消瘦、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在治疗的同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建立互信的友好关系,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绝对卧床:必须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降低代谢,以恢复体力。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4)给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常用,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若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措施或更换药物。(5)大、小便的护理: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用便盆或小便器进行排便。(6)功能锻炼:指导其做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竖脊肌、四肢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互信的关系,配合治疗,以利疾病的恢复。
2.2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去枕平卧4~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管引流情况。伤口敷料渗血较多或污染时,应及时换药,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注意引流管的性质、量及颜色。(2) 术后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即可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至少应有2~3人搬动,动作要协调一致,保持颈、胸、腰椎处于同一水平线,防止脊柱扭曲。建立翻身卡,并记录翻身时间、姿势及皮肤状况,预防褥疮。(3) 术后24 h内要观察上、下肢有无感觉异常、有无运动障碍及排尿异常。若有神经压迫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4)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鱼、蛋类、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的吸收,手术后的患者,应多食含有胶原及富含钙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5) 告知患者及家属抗结核药物必须坚持连续、联合、全程的原则。定期复查肝肾功、血常规、血沉。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调整治疗方案。(6)指导其做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竖脊肌、四肢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防止肌肉萎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7)内固定术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地负重站立,行走训练;活动适度,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8)出院后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1~2年,继续进行功能锻炼,要适度,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定期复诊,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3 结果
全部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均好转出院。
4 讨论
脊柱结核患者经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能早期下床活动,通过开展整体护理,解决患者卧床、心理、康复训练等相关问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结核病的治愈率;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罗盛华.植骨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77178.
2 阮狄克,何孟力,沈根标,等.病灶彻底清除椎间融合治疗脊柱结核.中华骨科杂志,2002,22: 2830.
3 许立新,张斌,刘岗,等.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93189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