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做出很多努力,收获了一些成果,但它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也面临着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诸多瓶颈和困难。本实证研究以学生为测试对象,对国内40所高校翻译硕士研究生进行翻译硕士教学质量评估调查,将学生的评教结果及其满意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分析和探讨目前翻译硕士(MTI)教育效果的影响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翻译硕士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翻译专业硕士;教学质量评估;发展对策
一、 引言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使之成为继MBA等后的第十八种专业学位。截至2011年3月,全国已经有两批、40多所高校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不但标志着翻译从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从而结束了我国内地高校没有独立翻译专业的历史,同时也标志着翻译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学术型和职业型两种明晰的走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理念就是为了应对不断"专业化、职业化和技能化"翻译产业发展状况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实务人才。
二、 学生对MTI教学质量的评估
MTI 专业硕士招生资格的获得对于任何一所高校而言都是其发展历程中难得的机遇,因此各高校对其格外重视。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学费收入在高校经费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提升,高校学生已从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技能的需求方和消费者",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构行为及其职能的一个主体性角色。为此,从稳定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在课程内容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运作等方面,院校都必须密切关注教学活动最直接、最深入的参与者。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手法,以学生为测试对象,将学生的评教结果及其满意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和探讨目前翻译硕士(MTI)教育效果的影响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间,在全国开设MTI专业的40所高校中,对MTI专业学生实施了MTI教学评估问卷调查,有效回收600份样本。
1.整体概括
在调查问卷中,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高校教学服务的满意度, 分别设定 15个提问项目, 采用了4阶段评定尺度 (认可=4、比较认可=3、不太认可=2、不认可=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选择。在具体提问设计中, 本研究的考察范围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教学课程的结构性 "、同时也涉及到教学的顺应性 "、"教师的教学态度 "、"校园学术环境 "三个维度, 试图全面综合地把握高校的教学服务。其中"教学课程的结构性 "维度包含"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充实 "、"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 "、"学科的前沿性 "、"实践教学课程的充实"、"教学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以及 "信息技术教育"6个提问项目。"MTI教师教学态度"维度包括教师能否"积极解答学生提问"和"向问题学生及时提供帮助"两个项目。本研究调查具体调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的MTI教学场域中所表现出的责任以及解答学生提问时所展示的积极性的认可程度。在 "教学的需求顺应性 "维度中包含了 "拓宽视野、帮助了解翻译行业 "、"与学生需求一致性"、以及"实用技能的拓展"3个项目,以调查MTI课程内容是否与学生兴趣的相一致,以及课程内容能否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校园学术环境 "维度则分别设定了 "学术文化气氛 "、"学风 "、"教学设施"和 "社团活动"4个项目进行考察。根据统计结果,可以总结出目前MTI教学的特征:
从教学课程的结构性这一维度来观察,可以发现各项目评估值的分布出现了不规则的倾向。具体而言, MTI培养单位在翻译专业的基础、理论教育方面和反映翻译学科发展前沿动向方面学生的认可度分别为69%和70%,这表明MTI培养单位在这些方面做了充分的努力, 从而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而与此相比, 在知识的交融性、从促进学生自主性的角度科学设计教学考核方式、以及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注重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教育等方面学生的认可度较低,分别为61%、61%、61%和60%,显然在这几个方面,MTI培养单位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从教师教学态度的维度而言, "教师热心于教育, 积极解答学生课前课后的提问"一项,学生的认可度高达83%,而"学业及身心发展中遇到问题时, 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一项的认可度却只有67%,这说明,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场域中, 高校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能够积极解答学生的提问。然而,当学生在课外遇到学业、尤其是学业以外身心方面的困惑或者问题时, 教师并不能提供及时的帮助。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责任界定时仅局限于教室这一特定场域的主观定位。此外, 在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大和生师比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教师很难像以往高等教育精英时代与每个学生保持高密度接触的教学互动模式也是造成这一倾向的客观原因。
从教学的需求顺应性这一维度来看, "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系统地了解翻译行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期望学到的"、以及"能够掌握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这三项的认可度分别为74%、61%和59%,表明MTI培养单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这与以上所述MTI课程的结构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在保持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一致性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方面,有超过40%的学生表示出不满,这也表明,在MTI教学的需求顺应性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欠缺。
从校园学术环境这一维度来考察, 可以发现目前校园中研究生课外社团活动的举办非常活跃, 获得70%以上学生的好评。这与高校为社团活动的开展缔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 同时与当前MTI学生重视社团活动的参与, 试图通过此拓宽自己社会交际网络, 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等原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在学风方面,学生的认可度也高达71%。但令人担忧的是, 研究发现已有将近35%-40%的学生对专业训练以及课堂所需设备的完备性和校园学术文化气氛表示了不满的倾向。不可否认, 这是高校扩招和商业文化冲击给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当前MTI培养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课程结构存在缺陷
根据学生对M TI教学质量的评估,学生对实践性课 程的比重表示出不满。事实上,在四十所设立MTI的院校中,MTI的课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翻译技巧及特殊领域翻译类,二是理论和学术类。从现有课程设置看,四分之一以上的院校学术性硕士的痕迹还相当明显,较多学校的自创课程跳不出现有教师研究方向的阴影,理论性课程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这与MTI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专业性人才的宗旨背离。而且,大多数院校的课程都沿用了教指委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没有根据自身的传统、师资特长和地域及翻译市场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根据自创课程看,只有四所院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而设有与翻译产业紧密相关的课程的大学也只有上面所提到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所。其余大部分院校的主修和必修课程几乎差不多,这不仅使MTI教育很难适应各地区和各分支行业翻译市场的具体需求,还会给各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不必要的内部竞争。
MTI教学在需求顺应性方面的欠缺也反映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实践课程的比重小,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知识技能,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MTI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里,学生的需求与市场的需求是一致的。世界翻译总量的90%是技术翻译和商务翻译,而文学翻译只占了翻译总量的1%,从目前全国翻译图书市场的情况来看,文学翻译所占比例只占出版翻译图书的 8% 左右,其余均是非文学翻译。但是文学翻译课在65%的院校都有设立,而市场业务量最大,需求量最多的机械、电子、IT、化工、能源、汽车等行业内容因为没有科技翻译的细分而在课程设置里没有体现。而开设法律、经贸翻译的院校也没有开设文学翻译的院校多。
⑵MTI培养单位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学生对MTI教学评估的结果却显示,MTI培养单位在教学设备、翻译实习环节等对翻译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一些教学点的资金投入还不到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的规格还不够高。由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有限,供学生练习和教师教学研究使用的原始语音和书面资料数量少,尤其是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最新动态的资料很少。
目前,市场上的翻译大多是无纸化操作,译者的工具由一张纸、一支笔、一本词典变成了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翻译技术和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是发展翻译产业的趋势。在我们的MTI教学中,一些教授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翻译教学研究经验,但面对全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翻译技术资源以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加之,不少MTI培养单位在翻译软件方面的投资极少,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能力十分欠缺。
⑶学生实践不足
MTI 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将培养重点放在翻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但是操作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MTI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对"能够掌握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这一项的满意度较低,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课外实践的不足。
高校翻译硕士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在一些层面上存在着隔阂,MTI培养单位与翻译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还不够密切,良好的MTI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来,因此,MTI教学点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实践机会。
三、 提高MTI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MTI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当前MTI教学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MTI培养单位既要从思想上加深对MTI教学的认识,同时也要对教学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进一步进行改善。
⑴转变教育理念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要健康发展,需要管理层面和教育工作者转变指导思路和教育理念。因此,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人才为目标,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之趋于科学化、职业化,与翻译理论研究方向区分开来。MTI培养单位要面向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翻译人才,进一步提升翻译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从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历教育理念转向以培养社会性实践性为主的职业能力教育,避免我国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 "雷同"现象和专业学位教育过于 "学术化"的现象。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翻译教育与时俱进,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到 "黄金分割点",使翻译理论研究走出象牙塔,更多地考虑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更多地为社会、为翻译事业的发展服务。
⑵正确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来看,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同时理论也依附于实践,理论和实践需要结合在一起。如果只重视翻译理论的培养,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会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足。翻译硕士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MTI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了确保所培养的翻译人才有较高的理论和知识素养,但有一定的理论和知识素养只达到了翻译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否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熟练而有效地应用到翻译工作中去,游刃有余地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则还需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这就要求各 MTI 培养单位一定要认真合理地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必修和选修课程,并且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因此,建议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将实习增加至 4 学分,将模拟口笔译等实践课程总学分增加至 12 学分,制定对"学生至少有 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 100 小时的口译实践" 要求的具体考核办法,明确合格标准。
⑶课程设置要面向学生即翻译市场的需求
现有MTI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了教指委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而利用自身师资特长和地域市场特征形成的特色课程不多。MTI课程还留下了较深的学术型翻译硕士的烙印,总体上课程设置与市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够高,课程内容与市场所需的行业领域脱节,表现在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内容的倒置,基于现代化团队协作的翻译生产流程的知识技能课程数量不足。因为MTI是专业领域针对性很强、非研究、职业性的终点硕士学位,学校应该为学生出路设计非常现实的学生就业方向。各校应该发扬自己的学术传统、地方经济发展和师资特色,制定具有紧跟市场、有特色的翻译 知识技能和适合翻译产业特点的就业、创业技能课程。
鉴于产业相关课程的师资不足,各院校应该通过校内挖潜以及加强与翻译企业的合作来弥补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的不足。至于校企合作,翻译企业因为可以在实际项目中选拔人才,同时降低翻译成本,因此也有合作的动力,学校需要脱离学术性硕士的思维模式,积极与企业联系,加强合作,加大此类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获得市场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⑷加强现代翻译技术能力的培养
今天,随着各种翻译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比较完善的翻译软件不断问世,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产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借助这些翻译技术和软件,在翻译市场中占绝对份额的科技翻译的速度和效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前需要人工花费一个月乃至几个月时间的工作,现在,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如果掌握良好的翻译技术,通过使用较为成熟的翻译软件,有可能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完成,而且翻译的质量也有相当的保证。在今后的翻译产业发展中,翻译技术和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是必然的。但是,目前大多数MTI培养单位技术设施严重不足,许多MTI的学生对雅信、Trados 等软件一窍不通。因此,MTI培养单位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现代技术,例如对数字化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对雅信等笔译技术软件的使用,一方面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翻译产业的效益。
四、 结语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发展既为我国的翻译学科开辟了宽阔的道路,也为外语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它在我国尚处于起始探索阶段,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师资队伍培养、测试与评估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去做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针对MTI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各MTI培养单位应该努力改进,紧抓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大好机遇,总结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推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进步,努力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许钧,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翻译,2010,(1):52-53.
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中国外语,2007,(7):4.
黄忠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更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1.
唐继卫,加强翻译硕士教育工作 适应翻译产业发展需要.中国翻译,2010,(1):51-52.
陈瑞华,我国翻译人才缺口大.西安日报,2009-11-19.
Ainley & Johnson,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2000 Interim , 2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