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的成功证明了昆曲之美能够突破时空、文化的隔阂,白先勇认为,一个国家无论政治、经济如何强大,最后地位的判断还在于文化,没有文化就不能在强大国家中排上名。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白先勇;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6月,由中国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大陆首演在苏州大学存菊堂举行,此后4年多的时间里,这部大戏走遍两岸四地与欧美。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在19个入选项中名列榜首,这是对昆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地位、贡献和价值的高度认定。
昆曲为何能拔得头筹?笔者分析有两点原因。
一是,这与昆曲的发展历史和美学特征有关。昆曲融诗词、音乐、演唱、舞蹈、戏剧于一身,又称昆山腔,经明朝魏良辅改革,形成“水磨腔”,即曲调委婉温润、软绵细腻。昆曲的音乐属曲牌体,共有一千多个曲牌,舒缓的清唱板式,唱腔优美动人、字正腔圆。昆曲艺术,也被称为“流动的园林”,王童老师说:“不单单是一场戏,而是融合了语言、园林、刺绣、书法、哲学等等最为中国的元素而诞生的最动人的瑰宝。”每个折子中,演员有演唱、有舞蹈,在完全写意的空间里,通过身段、水袖营造出了无穷的意境,“昆曲表演规矩严谨,完全程式化,但却偏偏能将剧中人物喜怒哀乐直接传给观众,这是昆曲美学了不起的地方。像水袖的线条那么复杂、那么优雅,其他戏种很少见。”白先勇说。昆曲文辞采用文学语言华丽典雅,它继承了古代诗词及元曲的优点和长处。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昆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众多戏曲品种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有“国粹”之誉的京剧就曾从昆曲汲取过营养,昆曲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是,“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如果从唐朝算起,那么昆曲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就是如此之美、被称为“百戏之祖”“空谷幽兰”的剧种,却经历着忽明忽暗的命运,让历代有识之士为它的延续生存焦虑。
在明清年间,是昆曲声名最辉煌、成就最显著的阶段,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使昆曲从坐唱的形式发展到演剧的形式,让昆曲成为压倒其他南戏的剧种。后又传至北京,称为“官腔”是宫中大戏。昆曲的隆盛与当时的士大夫的艺术品位、生活情趣有关,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
有学者提出昆曲因为是阳春白雪,所以曲高和寡,要革新昆曲,使之“雅俗共赏”,让昆曲走向大众。“白先勇”们的青春改版,虽然创造了近年昆曲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反观昆曲舞台上的剧目,除了《牡丹亭》还是《牡丹亭》,演了《长生殿》还是《长生殿》。要革新昆曲,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成其为昆曲了。让昆曲进校园,走市场,多演出,激活文艺生产力,令式微的“百戏之祖”在千年后重新成为实实在在活在舞台上的经典,焕发出迷人魅力,才是昆曲真正的出路。
我们呼吁更多白先勇这样的昆曲义工,期盼更多超越青春版《牡丹亭》的经典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是昆曲今后的存在应了汤显祖的经典绝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参考文献:
杨帆.美术总监王童谈玉簪记视觉之美.苏州日报.2008:10月28日.
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顾聆森.魏良辅《南词引正》解析. 艺术百家,2008,0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