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2月17日,多家主要银行与上海地区的多家支付机构签约,标志着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开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服务功能。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隐藏了一些问题。通过对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划分,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金融战略,对完善上海自贸区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在金融改革的准备筹划阶段,政府必须注重调研,认真倾听企业的心声;通过借鉴其他自贸区已经取得经验与创新的成果,促进上海自贸区的良好的发展,在政策细则方面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地调整相关的政策,精准地针对问题提供改善的办法,持续不断地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机制发展,推进自贸区与周边的国家展开正常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自贸区作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启动开始到现在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已经历经多个年头,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隐藏了一些问题。而且,近几年来全世界的学者就关于人民币跨境结算而进行的钻研和探索虽然呈增长态势,把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流程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有效地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达到自贸区为首的对外贸易良好的展开。然而,目前针对特定的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研究相对匮乏,政策与改进措施具有宏观性,结合特定的自贸区实际的情况缺少有效的措施,因此对于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现状的总结与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贸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现状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增长迅猛。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后,金融创新政策也源源不断地出台。其中,资本项目可兑换大大促进了跨境结算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账户作为其重要的载体和工具,同样大受好评。在2015年的10月,“金改40条”被讨论通过,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关于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及进一步扩大本币的跨境使用。“金改40条”的出台充分地说明了上海自贸区对于金融创新的延续性的重视,这无疑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与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在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框架下,逐渐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在2015年我国跨境贸易自由账户与收支总额非常紧缺,提供开设自由贸易账户服务的金融机构仅为13家,截止2018年底我国可以提供开设自由贸易账户的金融机构达到40家。从2015年发展至2018年,国内的开设自由贸易账户数量由2.49万个,提升到4.38万个,整体开设自由贸易账户的数量增加两倍,反映出国内对外展开自由贸易的需求基础庞大。在自由贸易账户收支总额与账户余额方面,2015年分别由0.97万亿元与341.96亿元,提升到2018年2.26万亿元与516.21亿元,充分地反映出需求的迫切,通过自贸区的窗口,激活市场的资本与生产要素方面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认可与使用程度在迅速地增加。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在2015年上海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保持在0.39万亿元,从2016年至2018年上海自贸区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总额由0.61万亿元增加到1.84万亿元,平均每年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总额保持在0.6万亿元以上的增加幅度。根据2015年至2018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占当期进出口占比,由14.28%提升到45.97%,通过占比数据统计,明显地发现上海自贸区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的占比迅速地提升,在上海自贸区跨境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得到国内外企业的认可,人民币结算的机制优势发挥出超高的优势,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体系逐渐地开始完善,不断地走向成熟。但是随着自贸区的跨境贸易规模不断的壮大,人民币结算使用程度的提升,必须警惕人民币回流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以防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与冲击。(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不同方式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贸易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使得诸多市场需求被激发出来,同时也不断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本和贸易往来,由此也会使得我国商品、服务和投资将会面向更多新的市场和新的领域,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使得人民币结算比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也将越发提升。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上海自贸区在2015年服务贸易以及其他贸易通过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为19.57%,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人民币结算占比为10.52%,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人民币结算占比2.14%;从2016年发展至2018年,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开始显著提升,截止到2018年底,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占比提升到7.92%;服务贸易以及其他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从2016年至2017年提升幅度较小,但是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升8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从2015年的10.52%提升到2018年的18.04%,增幅较为平缓,整体的趋势在缓慢增加。由此反应出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获得大幅度的刺激,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外贸易以及其他商业贸易活动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在跳跃式地增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经济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在服务以及其他贸易结算当中、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五年以内,我国与诸多贸易伙伴签署双边货币互换的协议。目前,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正在不断增大。自2009年开始,央行已前后与33家境外中央银行共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约为3.5万亿元人民币。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从2015年至2016年双边货币互换总额增加近0.3万亿元,从2016年至2018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两国货币互换规模开始飞速地增长,截止到2018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货币互换总额达到3.52万亿元,由此数据分析得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时期的发展,即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负担,依旧没有影响两国之间货币互换与贸易规模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二、自贸区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缺乏配套细则。在2013年底,央行出台关于对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关金融支持的意见,内容重点在于今后上海的银行在接收到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的收付款指令后,可直接处理关于经常项和直接投资项目下的跨境结算业务。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办理个人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在两年后央行下发的上海自贸区“金改四十条”中才又提到了相关内容,建议要面向境内个人投资者来考虑研究如何启动境外投资试点,并在恰当的时候出台有关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进行境外投资、房地产投资和金融投资,但是截止到今日,依旧并未真正的实施对应的细则与具体的规范要求。然而,首先出台人民币跨境使用细则的却是厦门自贸区,在今年4月13日发布的细则中,以个人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为重点,其内容包括:在自由贸易区内工作或生活的境内或境外的个人,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交由银行来对经常项下或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结算进行处理。相比较厦门自贸片区细则快速落实的情况来看,上海自贸区虽然对于个人直接投资项下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率先有了相关政策计划,但是却迟迟没有相关细则出台,该政策也犹如“空壳”。(二)金融风险。相比较于其他的传统产业而言,自贸区的金融风险具有跨越性、突发性、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针对金融风险的辨别与控制具有较高的前沿性,金融风险本身具有难以控制的特性,金融风险危害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因此加强对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监管与引导,依法严厉地打击国内资金恶意的外逃,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跟据数据统计与分析:在2015年上海自贸区资本向外流出总额累积在23.58亿元,但是从2016年至2018年,上海自贸区资金向外流出的规模开始不断地壮大,截止到2018年底,上海自贸区资金向外流出的总额达到159.07万亿元,尤其在2017年至2018年间,上海自贸区国内资本向外流出达到最高值,近一年的流出资本高达90万亿元,不难发现上海自贸区向外流出资本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形势非常的严峻。当资本从一国流出,就很难用国内的法制体系来控制其去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制运转的过程中通过权力以寻租获取利润的对象,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漏洞将国内的财产转移到国外。由于跨国转移财产往往采用法律路径,但又规避了国内法律带来的限制,以低于国际市场好几倍的价格将国内财产法承认的财产转移到他国公司,然后再以国际市场的价格进行出售进而获利。利用国际法中的“盲点”,将国内资产转移到外国,导致的国内资本流失以及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三)国际货币的惯性阻碍。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开始的初期阶段,国外企业依然依赖于使用美元或者欧元等其他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因此,在中短期时间内,人民币跨境结算并不能够真正地冲击美元与欧元在国际市场金融体系当中的霸主地位。所以,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与挑战。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从2015年至2018年,在国际贸易当中采用美元进行支付与结算的占比为84.37%,从2015年至2018年,在国际贸易当中美元支付占比逐年大幅度地下降,截止到2018年,国际贸易采用美元支付与结算的占比下降到历史最低,保持在59.29%。虽然,国际贸易采用美元支付与结算的占比出现波动,期间主要的影响因素,既有以人民币跨境结算为主的其它国际货币的冲击,同时也有美国发起贸易保护与贸易战影响,所以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依然存在惯性阻碍,形式并不乐观。
三、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关于金融改革的准备筹划阶段。1.注重调研,倾听企业心声。关于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虽然都是由国家主导的,但改革开放的实质目的还是离不开为企业服务,而成功与否终究还是要看市场与企业的反应如何,政策的落实也应该是在基层。因此,在金融改革的准备阶段,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注重调研,认真倾听企业的心声,对实际操作流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尽可能地进行规避。也只有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才真正能让自贸区今后的每一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也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实惠和便利。2.积极跟踪其他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措施,发挥引领作用。随着自贸区的扩围,其他三个自贸区虽然各自制定的制度及创新措施会有一定的行业与区域性的侧重,但是上海若想在上海自贸区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为我国的自贸区建设做出贡献的话,就必须积极跟踪其他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措施,这里的“其他自贸区”并不单单指的是如今国内已有的津闽粤自贸区,也包括国外的很多改革创新成功的自贸区,在借鉴和学习经验的前提下,进而推出更多可塑性方案和政策,对国内其他自贸区的发展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二)关于政策细则的具体实施阶段。1.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将会直接地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增强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潜在隐患,在给客户办理跨境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严格地审核资金来源,确保资金来源的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并按我国政策法规的规定,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以建立实时信息交流系统,确保每一笔业务都是符合规定的。2.加快配套细则的制定和出台。无论是现在正在计划中的改革方案,还是在推出创新政策后,政府都要加快制定和出台配套细则,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实施。目前,自贸区政府对于金融改革持“成熟一项推动一项”的态度,这并非不好,但是随着金融改革方案的不断提出,如果某些配套细则不能加快出台的话,方案在自贸区内居民的心中也只是一纸文案,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惠民。3.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监管体系。随着在海外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交易渐渐增多,金融风险也随之而来。对于像资本外逃这样的成为关注焦点的金融风险,除了上述已提及过的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对异常资金进行监控以外,还需要政府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监管,不要让其成为非法资金的过渡工具,在确保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稳健且遵循法律的经营。4.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与周边国家的协同发展。一个国家的货币在世界上的接受程度最终还是由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政府的态度在推动货币国际化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打破国际贸易结算币种选择的惯性。借鉴日本政府推动日元国际化的经验,虽然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是日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1980年以来,政府实施的扶持政策才是推动日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助力。同样,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中国政府的扶持,建议政府当下应当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与周边国家的协同发展,积极地再次推进双边货币互换的规模,增强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确保人民币跨境结算机制得到良性的发展。
作者:孟洁 孟静 单位:1.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2.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
返回贷币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