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鼻塞式CPAP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鼻塞式CPAP配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塞式CPAP治疗RDS患者,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值并提高氧分压值,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被应用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鼻塞式CPAP;优质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指新生儿出生不久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又称新生儿透明膜病,主要因新生儿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所引发,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致使新生儿在出生4-12h内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等,严重会发生呼吸衰竭[1]。临床中一般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能有效保持患儿的肺泡正压,防止肺泡萎陷,有效改善肺部换气、通气功能;同时,使用新型CPAP机治疗有效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肺部感染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2]。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具体以患者需求为首要,了解患者所需。同时在思想观念和护理操作中,为患者定制专属护理方案,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3]。因此,本次研究中以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符合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新生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保持温馨干净的病房环境,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定期做好消毒,避免患儿感染,注重保暖及给予每日营养所需,若有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包括:A.给予干净舒适的休息环境,每日对病房进行打扫并定期消毒,舒适干净的环境能有效缓解患儿呼吸道不通畅的现象,避免外界因素对病情进一步干扰。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具体包括监测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和氧分压指标。(2)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指标分别为皮肤受损、腹胀、喂养不耐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干预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量表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8.3%(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临床医学中一般采用鼻塞式CPAP干预。该类患儿多为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和抗病毒能力。而传统治疗方法中需使用气管插管,患儿会因此感染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愈发严重[4]。在该模式的干预下,护理人员对新生儿使用透明敷料以保护娇嫩皮肤,减少胶带直接接触皮肤,有效避免皮肤破损、潮红;依据患儿的耐受性,给予新生儿每日所需母乳喂养;给予患儿舒适的体位,保证患儿配合鼻塞式CPAP机的干预,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8.3%,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被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钟俊炎,黄智峰,石玉萍,等.持续性肺膨胀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022(011):781-786.
2.江进平,张志群.两种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1):103-105.
3.赵凤兰,刘燕.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06):89-92.
4.董朝琼,唐小凤.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研究[J].现代医学,2019,v.47;No.317(11):126-129.
作者:高炜 刘娟娟 陈晓庆 卢雪莹
返回护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