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足第一跖骨颈截骨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在改良的Mitchell截骨术的基础上不用内固定,关闭伤口后弹力绷带捆扎踇趾维持术中矫正角度,早期下床负重。结果:本组26例38足,随访12~48个月,优26足,良10足,差2足,优良率为95%。与术前比较,拇外翻角平均矫正(16.3±2.2)°,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4.1±1.8)°。无截骨处愈合不良、拇内翻、感染。结论:改良的Mitchell截骨术与中医手法相结合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内固定,减少住院费用。中医手法结合到手术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术后外固定方式,能早期下床负重,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关键词:拇外翻;Mitchell截骨;外固定
拇外翻手术方法多达200余种,目前的手术方式重点强调截骨内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的方法,由于内固定物费用较大,而大部分内固定物的取除需要再次手术,故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自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运用在改良的Mitchell截骨术的基础上,不用内固定截骨面,联合中医手法治疗拇外翻26例38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38足),为2010年~2011年在葛洲坝中心医院住院的拇外翻患者,无严重糖尿病、严重类风湿性足、神经损伤、跖趾关节形成骨性关节炎以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中男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5岁,多伴拇囊炎、足底胼胝体疼痛。合并跖骨头下胼胝体疼痛22例,X线检查:HAV角20°~45°,平均32.5°,IMA角9°~16°,平均12.5°。均有跖骨头内侧骨赘增生。
1.2 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患侧大腿使用气压止血带,在拇跖关节及第一跖骨背内侧做弧形切口,长约4 cm,保护表浅血管神经及伸趾肌腱,深筋膜下游离皮瓣,“Y”形切开关节囊,进入第一、二跖骨间隙,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增生的骨赘及滑囊,显露第一跖骨头后在关节面下约2 cm处完全截骨,截骨时向跖侧倾斜角度范围在5°~1O°,截骨后根据第1、2跖间角的情况决定截骨远端移动的大小,第1、2跖间角低于12°外移3~4 mm,第1、2跖间角大于12°则外移5~6 mm,最后重建足横弓将截骨远端向跖侧移位约2 mm,不用螺钉固定截骨面,关闭伤口后再用绷带卷成直径为2 cm的趾垫,置于1、2趾蹼之间用以维持矫正拇趾的角度,将绷带从第1、2趾蹼间夹垫,通过踝关节作“8”字形包扎,将拇趾固定在内翻位,约5°~10°,然后用宽胶布从足背内侧通过第1、2趾蹼间,绕过足底内侧到足背作“8”字形,加强拇趾的内翻位的固定。术中可用C型臂监视手术效果,若不满意可随时调整。
1.3 术后处理:术后第3天开始下地负重,术后2周拆线出院。直至6~8周X线片提示截骨端临床愈合后去除绷带,开始锻炼拇趾关节,以免术后的粘连引起关节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足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满分100分,须具备以下方面:①拇跖趾关节无疼痛,总分40分;②拇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正常,总分15分;③关节稳定,总分10分;④外观良好,包含IMA和HVA角度的恢复,总分15分;⑤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不受限,总分10分;⑥穿鞋不受限,总分10分。评分为90~100分者为优,80~89分者为良,70~79分者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优26足,良10足,差2足,优良率95%。与术前比较,HVA平均矫正(16.3±2.2)°,IMA平均矫正(4.1±1.8)°。均未出现骨髓炎、骨不连以及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3 讨论
拇趾外展外翻畸形是足部常见的结构性畸形,主要病理是足拇趾向外倾斜,第一跖骨内翻;第一、第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半脱位;拇囊炎、拇内收肌及外侧关节囊过分紧张等,治疗方法多达200余种,但目前尚无一种术式能完全同时解决拇外翻的所有病理变化,并且术后畸形常复发,大多数方法需要内固定与之配合,一般需要住院4~6周,大大的延缓了患者住院周期[2-4]。
Mitchell手术是经典的横断矫形截骨手术,适应于HVA<35°,IMA<16°的患者,但此手术存在第一跖骨短缩,改变了跖趾部分的负重功能,截骨后出现背侧移位,从而导致其他跖骨痛,并且手术操作也比较复杂、术后需应用石膏外固定,延迟足趾功能锻炼时间等缺陷[5]。改良后的Mitchell术式矫正了第一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拇指的生物力学功能,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拇指的负重功能[1]。我们在保持原改良Mitchell手术优点基础上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拇外翻,沿袭了改良Mitchell单切口,减少手术创伤的优点的同时,斜行截骨不使用内固定,保留拇收机,维持前足生物力学结构,降低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根据“筋束骨、筋骨并重”的理论、足部解剖及生物力学角度,在保持内外上下两对肌群的平衡的基础上,加上趾蹼垫、“8”字绷带包扎等生物固定,保持对骨折端的一个静力稳定,再通过患者下地,全足着地,拇趾抠地等动作,使拇长、短伸肌、拇长、短屈肌对截骨断端产生的一个压力,通过“筋”来达到束骨的目的,动静相结合,不仅保持截骨端稳定,并且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力因素,使得患者术后早期下床负重得以理论依据支持;本组22例患者未发生1例转移性跖骨痛、骨不连及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手术中我们选择了保留拇收机,拇内收肌却是维持前足横弓稳定的唯一动力性结构,破坏了拇内收肌必然出现前足横弓结构受到破坏,因此头下斜形截骨应注意保留拇收机[6]。特别注意的是,第1跖骨内侧骨赘切除范围不能超过第1跖骨头的矢状沟,若太多有发生拇内翻可能,我们主张2.5~3 mm即可[7]。
本组手术方式使改良的Mitchell术式操作更加简单,手术中中医手法辅助复位,避免了内固定,采用动静结合的术后外固定方式,避免了石膏固定方式,即减少了患者治疗费用,又能早期下床负重,治疗效果明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 田 伟.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8.
[2] Garcia-Bordes L,Jimenez-Potrero M,Vega-Garcia J,et g first metatarsal osteotomy and resection arthroplasty of the first MPJ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 ray insuf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degenerative hallux val-gus[J].Foot Ankle Surg,2010,16(3):132.
[3] 姜会庆,袁斯明,孙东燕,等.微创手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3):193.
[4] 王正义.足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5.
[5] 卢世璧,王继芳.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5:3742.
[6] 温建民,桑志成.小切口手法治疗拇外翻临床研究附535例(986足)研究报告[R].第五届整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7(1):259.
[7] 李 鉴,吴继昆.改良Mitchell手术加拇外翻矫形器治疗拇外翻疗效分析[J].Chinese J Trad Med Traum & Orthop,2009,17(1):7.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