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胸部疾病;胸腔镜;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同心理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日益意识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因此更加注重人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预防保健。尤其是外科手术患者,良好的情绪、稳定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对术后恢复、疾病的痊愈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胸外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1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既往均无精神病、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史及手术史。按随机数字量表将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干预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岁;农民28例,普通工人26例,公务员20例,教师13例,学生3例;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49例,中学38例,小学3例;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1岁。普通工人27例,教师14例,农民29例,公务员18例,学生2例;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48例,中学40例,小学2例;2组性别比、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于入院后即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分做基值[3],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医学心理干预,2组分别于术前晚及出院前1 d进行sas、sds评估和血压、心率的测量。待自评结束后,分别将sas、sds中的20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1.25x),即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indexscor,y)[3]。
1.3 术前心理护理 改善护患关系,作好术前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必须诚恳地对患者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取得患者真正的信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地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所需,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向患者适当解释病情、手术目的、先进性、注意事项、麻醉方式以及手术可能感到的不适和术后的各种必要的引流管和费用所需及其价值等,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总之,通过术前与患者沟通,使其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和手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故而能较好的适应手术和手术后各种情况[4]。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要鼓励患者配合手术。为了不给患者增加思想负担,一定嘱其家属不要把不应该让患者知道的事情流露出来,以免给患者增加忧虑。手术患者术前一夜常感到恐惧与不安,夜间不能入睡。还有些患者对手术期望过高,可能过分地应用“否认”机制对付手术的恐惧,而表面上显得异常平静。与患者面对面进行心理沟通,告知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手术部位,注意事项等。询问患者的不安和担心的事情,给予其适当激励的语言。必要时适当应用药物,对手术前情绪紧张、烦躁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稳定情绪,以便使患者有良好的体力迎接手术。
1.4 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患者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减轻疼痛,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心情,因人而异的对患者施以不同的心理干预,严禁程序化的说教,及时解除他们的痛苦和不适。(2)稳定患者情绪,及时给予心理援助。术后应及时体察患者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尽量给予满足。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科学的解释,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对术后形成躯体缺陷者, 应给予心理疏导, 尽可能减轻其焦虑、悲观情绪,鼓励患者不要自卑,要勇敢地面对人生。(3)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已有的治疗成效,极力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认真、细致、周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满足患者需要安全的心理。特别是重大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时,患者更需要安全感。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sas、sds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术前晚收缩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出院前1 d监测,恢复到入院时水平,2组与入院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作为对患者的创伤性治疗,术前会使其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手术本身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加之患者对自表1 2组各时段各项指标比较
我疾病有关状况、手术和麻醉医师的技术、将要实施的手术及其经过不了解,担心麻醉或手术发生意外及术后并发症,害怕手术疼痛,从而产生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心理上的应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活动,其中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为主要表现[5],以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本文结果表明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心率、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基本恢复到入院时水平,显示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其不良心态,使其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平稳的生命体征迎接手术,提高手术耐受力,促进术后的康复。提示护理人员应术前采取个性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其实行系统的、连续的整体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常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他们对疾病的痛苦与烦恼的诉说,给患者安慰、支持和疏导,满足其心理需要,鼓励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了解其家庭、社会背景,通过与患者单位、家庭的沟通,争取他们对患者的支持,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很好的缓冲系统,能解决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影响[6]。
在手术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安与恐惧心理,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巡视患者,了解其的康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护患关系,这样不仅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佟术艳主编.护理心理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9122.
2 孙香珍. 谈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的心理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16.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第1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 张树森主编.护理心理学. 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97.
5 郭晓凌,王芳.心理干预对术前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调查.医药论坛杂志,2006,7:101.
6 沈秋平.手术患者术前心理调查与调节.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37237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